淺談殯葬行業文化建設瀏覽 8222 次 發布時間:2012/8/8 16:26:13 |
||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它宣告了工業文明之后將是以信息和網絡社會為標志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經濟改變了傳統企業的內涵、競爭行為和管理方式,決定企業實力的不再是資本,而是知識和技術。企業競爭力將產生以企業文化為標志的變化,一個企業的動力及凝聚力都來自于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如同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支撐著企業的發展。 一、殯葬行業企業文化的范疇 目前,中外學者及企業家對企業文化的定義和本質還是眾說紛紜,各持己見,但基本上都把價值觀和企業精神作為企業文化的本質特征。簡言之企業文化就是指導和約束企業整體行為以及員工行為的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通過種種機制,使其正式變為每一位員工的行為。這是一個以人為載體的現象,而不是以物為中心的現象,由一個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接受,普遍享用,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的。 企業文化的重要因素是成員的思想觀念,它決定著每個職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于殯葬業而言,改造企業文化首先要沖決的是舊有的觀念、習慣的束縛,有破才有立。過去,由于長期國家政策和政府的保護,一些人的思想觀念還不適應市場經濟和國際化的要求,在殯葬服務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坐、等、靠思想,造成“守業”和“養尊處優”等不思進取的狀況,這種守業心理勢必會阻礙追求新的機遇。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中央電視臺的記者采訪過一個西北放羊娃,請看他們的對話,“放羊為什么?”“賺錢!”“賺了錢干什么?”“娶媳婦!”“娶了媳婦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這是一個圈,一個難以走出去的怪圈。如果我們不盡快轉變思想更新觀念,那么也會陷入這樣的怪圈中難以自拔。 更新觀念要建立承認差別的理念,企業文化建設要求的是一種競爭意識,改變干多干少都一樣,干好干壞都一樣,打破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的模式。殯葬行業活力不足等問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建立起承認差別的理念,分配拉不開差距,無法形成有效激勵。實際上人的能力和貢獻是有很大差別的,正是由于存在這種差別,才出現了分工差別、收益差別和收益方式的差別。所以,職工中收益差距大是正常的,差距不大是不正常的,沒有差距也就沒有激勵,沒有激勵也就難以發展。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調整觀念,解決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不可避免地要觸及人的觀念,涉及利益的調整,這不是一個輕松的過程,而是一個痛苦的、長期的過程。在這方面,北京市殯葬行業已經開始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改革分配辦法,實行獎效掛鉤,拉大獎金差距,使有特殊貢獻的職工得到相應的回報,并堅持定期對職工進行業務考核,獎勤罰懶,但真正要把這些措施有效實行下去,還必須用企業文化來做支撐。 三、融合多元文化、打造強勢文化 每一個行業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都受一定的文化引導,而企業所需要的是優秀的強勢的文化,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目前,我國的殯葬業的企業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碰撞的特點,這種多元文化現象的出現除了傳統的殯葬文化影響之外還由于殯葬職工構成的復雜化造成的。 殯葬行業應吸取各文化的優點,剔除其缺點,形成自己核心精神的殯葬企業文化。首先要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作用,建立既能采納不同建議又能統一領導的機制。要重視職工的培訓、教育、激勵,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營造一個團結合作、溝通理解的文化氛圍。領導者始終要以抓住人的思想觀念和精神引導為主線,培育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塑造奉獻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價值觀念。 而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團隊精神是調節不同利益的有效途徑。團隊精神是通過運用集體智慧將整個團隊的人力、物力、財力整合于某一方面,并使整個團隊擁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各方的價值體系得以融合,從而迸發出創造力,主動將自己的行為與企業的榮譽融為一體,創造出驚人業績!耙粋中國人是一條龍,三個中國人是一條蟲”,這是一句讓每個中國人聽起來都頗感無奈的話,即使在人人都呼吁合作的前提下,同行間的不合作、甚至互相拆臺的現象依然存在。所以,殯葬行業要改變那種各自為戰的狀況,彼此間加強相互協調和相互合作,各單位內部之間,單位之間,人與人之間,殯葬行業與其它部門之間,協調一致,形成良性發展的態勢。北京市舉辦的海撒活動可看作團隊精神的成功范例。提倡團隊精神并不是否定競爭,相反,有競爭才能互相激勵共同發展,但競爭必須遵循一定的游戲規則。 四、形象是企業文化的品牌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企業要想對社會公眾產生持久、穩定、強烈的吸引力,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注意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形象。殯葬行業則面臨著一個塑造自身形象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殯葬行業的特殊性,處于封閉狀態,人員素質不高以及社會上的一些偏見,使殯葬行業的形象受損,造成殯葬行業的社會地位不高,致使殯葬職工在戀愛婚姻、人際交往上遇到很多困難,使得從事殯葬行業的職工很難以正常的心理狀態面對生活,他們很少接到婚禮請柬,即使接到了,他們也都自覺地不參加。與人見面,都不能主動與人握手,怕人忌諱,尤其是逢年過節,殯葬職工心里就更加寂寞,別人都可以串個門,走親訪友,但殯葬職工一般都呆在家里。這種現象的存在,究其根源是殯葬行業沒有樹立以企業文化為底蘊的企業形象。要解決殯葬職工這種“心理亞健康狀態”,必須塑造殯葬業良好的形象,提高社會地位。 要爭得應有的社會地位,首先必須改造自己,提高自己,而不應總是寄希望于政府部門施加對自己有利的行政干預。特別要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使殯葬職工在世人面前成為有高素質的第三產業的就業成員。為此,殯葬部門都應當有意識地對自己進行公關形象策劃,甚至可以重金聘請有關公共關系專家幫助策劃如何塑造一個新時代的殯葬行業形象及殯葬職工形象。殯葬工作者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守墓人”、“火化工”,而是運用現代生產技術的工作者,所以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是塑造高水平企業的關鍵。 其次要改變過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傳統觀念,充分運用現代傳播媒介造聲勢,通過服務廣告和企業形象廣告,廣泛、反復宣傳企業的服務宗旨和價值觀。密切同新聞媒體及其他輿論宣傳機構的關系,及時向外報道企業動態,加深公眾對企業形象的認識。要在服務上下功夫,倡導優質服務、人文服務、親情服務,增加殯儀服務的文化品位和美的內涵,增強職業道德意識。只有服務質量提高了,才有可能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從而促進企業形象的提升。 再次要多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如對災區募捐、希望工程贊助等,引起社會輿論和公眾的關注,以求贏得公眾的肯定和好感。在特定的環境下,搞一些不同凡響的宣傳活動,是企業樹立良好形象的必要手段。上海福壽園是由國家民政部直屬中福實業公司投資億元建造的目前國內一流的現代化陵園。福壽園在陵園建設與管理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企業理念,探索著有自己特色的包括企業形象在內的企業文化。福壽園雖是公墓,它的消費對象都是百年之后的老人。但它的服務卻從五六十歲健在老人做起,主動定位于老年福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開展敬老、助殘、扶貧幫困活動。愛心敬老,形成特色,讓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體現晚年人生的價值,樹立起“愿生者健康、讓逝者安寧”的企業形象。 五、殯葬企業文化建設的途徑 (一) 遵循“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遵循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特別是以“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重要指南,堅持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古為今用,剔除糟粕,繼承創新,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在殯葬領域里,通過深化改革,摒棄陳規陋習,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融會到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營活動中去,以使企業的經營觀念富有中華民族的特色和風格,使企業文化的內容不斷豐富。還要學習借鑒國外殯葬業的先進經驗,加強國際交流,在企業文化實踐中消化吸收,為我所用。 (二) 制度建設是保障 企業文化倡導文化管理,但不能和制度管理對立起來,進一步說,制度與文化屬于不同的管理層次和不同的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高于制度管理,制度更多地強調外在監督與控制,是企業倡導的“文化底限”,即要求員工必須做到的;文化更多地強調價值觀、理想信念和道德的力量,強調內在的自覺與自律,是“文化高境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作為約束職工行為的一種強制性手段,往往以規章、條例、標準、紀律、指標、責任制等形式表現出來。我國的殯葬管理在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從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如1997年7月21日國務院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民政部下發的通知及各地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的地方法規,如《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上海市殯葬管理條例》等,對保障殯葬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規范作用。制度與文化是互動的。制度的作用永遠不可能代替文化的作用,文化管理也不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們價值取向的差異性、對組織目標認同的差異性,要想使個體與群體之間協調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實際上,在大生產條件下,沒有制度,即使人的價值取向和對組織的目標有高度的認同,也不可能達成行動的協調一致。所以,我們倡導殯葬行業的企業文化是以健全的法律制度為前提的。目前,我國的殯葬法規還處于不斷的完善中,呼吁殯葬法早日出臺的聲音也越來越強烈。 (三)人才培養是關鍵 文化是人的文化,企業文化的優劣取決于員工素質的高低。不重視人才的培養,企業文化建設將是空中樓閣,沒有肥沃的土壤。殯葬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目前還不很高,發展企業文化必須加強對員工的培養。要運用上課、技能表演、操作實習、集體活動等形式,對員工進行教育和訓練,使之成為掌握本行業特點、工作條件和規則、具有正確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協作精神、責任感強、積極性高的從業人員。另外,還要拓展渠道吸收各類人才加盟殯葬行業,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間。專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環境。目前,我國教育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殯儀專業的大專班,只有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和重慶社會工作職業學院,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殯葬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美國的殯葬單位都是私人興辦的,要求興辦人必須有殯葬學院的畢業證書,因此,美國建有殯葬學院12所,而美國的人口卻遠遠低于我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來的中國殯葬職工必須經過專業教育和培訓,持證上崗。 (四)重在領導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嶄新的管理文化,目前已成為管理者的共識。領導者首先是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又是組織者和締造者。由于他們在單位的地位,使其有機會熟悉和了解企業問題之所在,明白什么樣的文化模式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并可以運用掌握的權力,自上而下倡導和推動企業文化的開展,另外,當領導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率先垂范,常抓不懈,員工也必然會為企業文化建設而努力。領導者還要做企業文化的“傳教士”,向員工灌輸企業文化,使員工認同企業文化,并在工作中思想統一地按照企業的要求去做,從而形成合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
||
|
版權所有 延安仙鶴嶺公墓 © 2011-2012 西安辦事處:西安市高新區高新三路財富中心D座2406室 陜ICP備:陜ICP備10001282號-3 園區地址:m.longhus.com 技術支持:無憂互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