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祭祀的由來——我們的文明瀏覽 7898 次 發布時間:2012/8/8 16:25:13 |
||
祭祀,即拜祭祖先或廟寺的祭拜、神明等事,常出于某種信仰和崇拜,通過一定的儀式,將規定的食品敬獻給崇拜的對象。是向神靈求福消災的傳統禮俗儀式,被稱為吉禮。
有關祭祀的最早記載,見于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原始時代,人們認為人的靈魂可以離開軀體而存在。祭祀便是這種靈魂觀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動比較簡單,也比較野蠻。祭祀對象包括所有的神靈:天地祖宗、社稷山川之神、前哲令德之人、天之三辰、地之五行。祭品多用豬、牛、羊、雞等。毛色純一的牲畜稱犧,體全為牲,牛、羊、豬合稱三牲,是最隆重的祭品。 后世,民間祭祀儀式繁多,祭品五花八門。主祭者一般為巫師、祭司、家族長等。祭祀對象多為自然神、圖騰物、祖先及鬼魂等。祭祀者則對著神靈唱歌、跳舞。除部分帶有迷信色彩外,已成為寄托感情的方式或民族習慣。進入文明社會后,物質的豐裕,使祭祀禮節越來越復雜,祭品也越來越講究,并有了一定的規范。 |
||
|
版權所有 延安仙鶴嶺公墓 © 2011-2012 西安辦事處:西安市高新區高新三路財富中心D座2406室 陜ICP備:陜ICP備10001282號-3 園區地址:m.longhus.com 技術支持:無憂互聯 |